魏忠贤去世十几年后,明朝也跟着灭亡了。有人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,真的是这样吗?魏忠贤应该算是中国厉害上最出名的太监之一了,魏忠贤顶峰时期就相当于是半个皇帝。掌管整个朝中大事,也和当时的皇帝不作为有关。但魏忠贤执政的功绩又是怎样的呢?实际上魏忠贤的治国能力是要打个问号的,因为他并不是一位读书人。也不是拿过战功的人,顶多就是搞搞人际关系,这样的人从政也是不可能长久的。
这种说法,最早出自于冯梦龙的笔记史料《燕都日记》。原文是这样的:“化淳昔事忠贤;奏言:忠贤若在,时事必不至此。上恻然,传谕收葬忠贤骸首。”
其实冯梦龙的这个记载,成了后世的一段公案。不只是这个说法,还有一个说法,李自成进京的时候,是不是曹化淳给开的门。
【资料图】
有人说,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,曹化淳已经回乡六年,不可能给崇祯皇帝说那个话,后来也不可能给李自成开门。但是冯梦龙在《燕都日记》中写得很清楚:“起复内臣曹化淳,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。”“先有人伏内,通太监曹化淳弟曹二开门内应。”也就是说,曹化淳确实回乡了,但崇祯皇帝又把他叫来了。开门的并不是曹化淳本人,而是其弟弟“曹二”。
不过这个书也有问题,比如说“化淳昔事忠贤”,这显然并非事实。再说了,当初崇祯皇帝清理阉党的时候,就是主要由曹化淳来完成的。他既然打击了魏忠贤,能说这个话吗?而且按照崇祯皇帝的性格,他可能突然“收葬忠贤骸首”吗?那不是自己打脸吗?
当然了,在这篇文章里,我们不是探讨这个话是不是曹化淳说的。因为这不仅仅是曹化淳的观点,也是当下很多网友的观点。那么,这个观点对吗?
先说为什么有人会认为魏忠贤不死,明朝不亡?
假设魏忠贤不死还不行,还必须假设崇祯皇帝不管事。因为崇祯皇帝一旦管事,魏忠贤就得死。这是古代君权与臣权之间的矛盾,无法调和的。
如果崇祯皇帝不管事,魏忠贤不死,那么朝廷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?将是“阉党”的天下。无论是东林党,还是其他党派,都不会得势。这样,朝廷的所有命令。将由魏忠贤一人发出,不管是抗击满清南下,还是抗击农民起义,都将由魏忠贤和他的“阉党”来完成。
这样一来,明末将不会出现党争的情况,不会出现明朝官员相互内耗的情况。这确实解决了一大难题,避免了造成明朝灭亡的一个大矛盾。
那么,避免了“党争”这个大矛盾,是不是就能解决明朝末年的其它问题呢?
第一,阉党执政,能否振兴国内经济,解决赋税过重,引起民变的问题?
明朝末年,之所以农民起义蜂起,是因为连年大旱,瘟疫流行,老百姓活不下去。再加上为了战争,赋税过重。
阉党如果执政,他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?至少,在朱由校当皇帝而阉党执政的时候,我们没有看到他们为解决这个问题做过什么努力。相反的是,他们穷凶极恶,反复欺诈老百姓。对于这样一批人来说,不贪污不搜刮老百姓是不可能的。因为他们是靠巴结贿赂上司(尤其是魏忠贤)起家的,他们要收手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阉党被打击下去后,东林党和其它党派互相倾轧。但是东林党人在廉洁上,那是比阉党要好许多的。至少他们不会搜刮老百姓,不会引起更大的民愤。
第二,阉党执政,能否找到解决双线作战的办法?
明朝最终灭亡,主要是陷入双线作战之中,既要和满清打,又要和农民军打。无论是满清,还是农民军,都不愿意罢手。这可以说是明末的一个死结。阉党执政,能解开这个死结吗?很难。
而且,由于是宦官专政,无论是李自成,还是皇太极,都更有理由和明朝交战。因为他们可以有个“清君侧”的冠冕堂皇的理由。魏忠贤身份问题,很难在外交上有所作为。
第三,魏忠贤取代崇祯皇帝发号施令,能不能不像崇祯皇帝那样多疑且刻薄寡恩?
崇祯皇帝性格多疑而且刻薄寡恩,因此造成大臣们怕做事,不敢做事。敢做事的,会被崇祯皇帝杀头。比如袁崇焕,他想整肃纪律,杀掉毛文龙,就被崇祯怀疑而杀头。其他不敢做事的,本来是优秀人才,最终也变成了庸才。
如果是魏忠贤执政,他可能不会多疑,但是他肯定会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所以他用的,只能是驯服他的那些人。但是,如果一个人丢掉气节,驯服一个宦官,这个人本身可能能力就非常有限。能力非常有限的人,能打赢和满清与农民军的战争吗?
第四,魏忠贤治国有没有能力?
魏忠贤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,他在宫中的表现,除了党同伐异,结党营私,就没干过治国理政,振兴国家的事情。要靠这样的人来解决明朝末年积压的那些矛盾,可能吗?
最后一点,也是最关键一点。崇祯皇帝不是朱由校,他不可能把权力让给魏忠贤,他们不可能兼容,魏忠贤不可能不死。所以,一切假设,都只能是假设罢了。
以上就是魏忠贤是怎么死的?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吗?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,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,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,有很多魏忠贤是怎么死的?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吗?相关的拓展,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。
关键词: